LCD哪幾種主要參數決定了LCD的好壞?
發布時間:2018-07-24
LCD的主要參數包括對比度、亮度、顯示色彩、信號響應時間、可視角度等,這些參數的確定方法分別是:
1.對比度
對比度與面板的制作材料有關,即控制IC、濾光片和配向膜等配件質量好對比度就高,但對一般用戶而言,對比度達到350:1就可以了,而對于專業用戶對比度要求應高一些。目前高檔LCD的對比度已達到500:1、600:1,已完全能夠滿足專業領域的需要。
對比度用儀器很難準確測出,只能在開機狀態下通過肉眼觀察進行感覺判斷。
由于液晶本身不能發光,需借助外光源,即燈管來照射,亮度當然是越亮越好,因此燈管數目的多少與LCD的亮度有著直接關系。早期的LCD只有上下兩個燈管,后來發展到了4個燈管,一些高檔產品有6個燈管。
為了提高亮度,將4個燈管設計為三種擺放形式:
一種是4個邊各放一個燈管,但出現了中間有黑影的現象;第二種是將4個燈管由上而下平排列擺放,這種方式雖然消除了中間黑影,但效果還是不十分理想;第三種是將燈管按“U”形擺放,只使用3個燈管,將3個燈管都變成“U”形,平行擺放,這樣便達到了6個燈管的照射效果。
使用3個燈管將其彎成“U”形擺放,不但避免了使用4個燈管所產生的黑影,而且也避免了使用6個燈管散發大量熱量而危害顯示器的使用壽命。
2.亮度
亮度以cd/m2為單位計量,亮度過低就會感覺畫面黑暗,目前TFT型LCD的亮度都在200cd/m2左右,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,150~200cd/m2的亮度就可以了。
3.信號響應時間
信號響應時間是指LCD對輸入信號的反映速度,通常以毫秒(ms)為單位。遵照人眼的視察才能,在觀察移動畫面時,響應時間如果超過40ms[《1OOO?40:
25(幀/s)],就會出現運動圖像的遲滯現象,使畫面出現殘影或者拖尾的痕跡。響應時間越少越好,但液晶由暗轉亮需要一個過程,因此LCD的信號響應時間一般應在1~20ms之間,而不得大于30ms。
4.可視角度
可視角度分為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兩個方面:水平角度以液晶屏的垂直中軸線為中心,向左和向右挪動,能夠清晰看到影像的角度規模;垂直角度是以液晶屏的平行中軸線為中央,向上和向下移動,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角度范圍。
可視角度以“?”為單位,要求可視角度能達到150?/120?(水平/垂直)。最小可視角度為120?/160?(水平/垂直),低于這個值則不能接受。
5.顯示色彩
顯示色彩是指所顯示的圖像在顏色方面的表示。
早期的LCD在顏色方面最多只能顯示高彩(256色)。
因而許多廠商使用所謂的FRC(FrameRateControl,幀頻率控制)技巧來進不畫面彩色,但所得到的只是“偽彩”。隨著顯示器技術的不斷進步,目前的LCD其色彩表現都能達到全彩(32位)的模式。
6.屏幕刷新率
屏幕刷新率,即顯示器在顯示過程中屏幕刷新的頻率。它關系到畫面的刷新速度,不同類型的顯示器對刷新率的要求不一樣。
對于CRT顯示器來說,刷新率要求在75Hz以上,低于這個值,觀察者就會感到畫面有閃爍現象。刷新速度越快,對畫面的視覺感就越好。
對于LCD來說,刷新率要求在60Hz就可以了。因為在LCD中,每個像素都持續發光,直到不發光的信號被送到控制器中,所以LCD不會有因一直充放電而引起的閃耀景象。因此,刷新率在60Hz時,LCD就可以獲得很好的畫面。
目前,將LCD的屏幕刷新率標準定在60—75Hz范圍內,其目的是為了使用彈性和兼容性,最終取代CRT顯示器。
7.解析度
解析度通常以高解析度和低解析度來區分,解析度的高低對畫面所呈現影像的優劣有著直接的影響,但不同類型的顯示器對解析度的要求不一樣。
傳統的CRT顯示器的影像主要由像素所組成的點和線來實現,因此像素的多少是影響解析度的重要因素。不過CRT顯示器支持的解析度比較有彈性,不論是高的解析度還是低的解析度都能顯示。
LCD只支持“真實解析度”,即高解析度,因為LCD顯示器只有在“真實解析度”下才能表現影像的最佳效果。
LCD的真實解析度定義為“定點形式”,使用時設定成最高即可。
8.分辨率
上一篇:LCD分屏及切屏原理分析
下一篇:LCD和OLED優缺點對比分析